第七天的行程,我們根據自身信仰進行了一些調整。由於我們並非神道教信徒,因此將熱田神宮的參訪安排在最後,畢竟它24小時開放,這樣的安排更加合理。我們的旅程從「荒子觀音寺」展開,接著造訪「笠寺觀音(笠覆寺觀音)」,最後前往名古屋最具靈性與歷史意義的「熱田神宮」。
一早搭車來到荒子觀音站,步行前往荒子觀音寺途中,意外發現了一座小公園—荒子公園。 這裡除了有一座棒球場,可見到許多高中生揮汗練習,公園內還有一片美麗的梅園,由當地社區維護,園內紅色、粉色、淡黃色與白色的梅花點綴其間,意外成為我們的旅途中一大亮點。
荒子觀音寺雖然規模不大,但寺旁供奉了戰國大名前田利家。他是豐臣秀吉的得力家臣之一,也是前田家的開創者,育有前田利長。前田利家晚年將家族的未來和掌管天下的權力託付給德川家康,成為影響日本歷史的重要關鍵人物。
走進寺院山門,右手邊可見一尊地藏菩薩,左手邊則供奉著不動明王與較少見的秋葉不動尊。秋葉不動尊(あきばふどうそん)據說具有防火的神力,在名古屋地區相當受信仰。
本堂前方的兩棵松樹,枝幹如同伸手相握般交錯,形成極具藝術感的景象,從正面拍照尤為和諧。與京都那些觀光人潮洶湧的寺廟相比,荒子觀音寺的參拜體驗顯得靜謐而舒適,讓人能夠沉浸於歷史與信仰之中。
離開荒子觀音寺後,我們搭車前往「笠寺觀音」,這是名古屋四觀音巡禮的最後一站。
我們搭乘電車來到名鐵本笠寺站,出站時已接近中午,於是決定先在站前尋找午餐。我無意間發現了一家當地人才會光顧的鐵板燒店—「西龍恵土本店」,這裡的鐵板燒主打桌邊現炒,廚師會在顧客面前直接烹調高麗菜與主菜,非常具有互動感。
當向店員詢問是否有白飯「ご飯」時,店員指著菜單上有大中小三種選項的「めし」,我一時聽不懂,後來才知道這其實是名古屋方言。這個詞彙來自德川家統治時代的武士文化,而至今在名古屋仍然廣泛使用,這讓我對當地語言文化有了更深的體驗。
以下是 ChatGPT 的回答。
在日本,不同地區對「飯」(米飯、餐點)的稱呼有所不同,而「めし」(飯)這個詞在名古屋及其周邊地區(愛知縣、岐阜縣、三重縣等中部地方)較為常見,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:
1. 歷史與方言演變
「めし」本身是日語中較為口語化、樸素的「飯」的說法,在武士、勞工、男性之間使用較多。而關東、關西等地區也會使用不同的詞來稱呼「飯」:
- 關東:飯(めし)、ご飯(ごはん)
- 關西:ご飯(ごはん)、飯(いい)
- 東北:まま(特定方言)
- 九州:まんま(特定方言)
名古屋地區的方言(名古屋弁)在語言習慣上受到東西方影響,但由於歷史上武家文化的影響較大,因此「めし」的用法得以保留並成為當地習慣。
2. 武家文化影響
名古屋過去是尾張藩的中心,而武士階級通常習慣使用「めし」來稱呼飯食。例如,在江戶時代,武士階級的飲食文化與庶民不同,他們較少使用「ごはん」(較為禮貌和帶有尊敬語的表達),而是更直接地說「めし」。這種用法後來在當地流傳下來,並且影響到一般民眾的日常用語。
3. 當地飲食文化的影響
名古屋有許多獨特的飲食文化,例如「ひつまぶし」(鰻魚飯)、「台湾まぜそば」、「味噌カツ」等。當地人習慣以「めし」來稱呼飯類料理,例如「味噌かつめし」(味噌炸豬排飯)、「どてめし」(牛筋味噌飯)。這些料理名稱也進一步強化了「めし」在名古屋地區的使用頻率。
順帶一提,鐵板燒剛炒好時,建議將食材推至鐵板邊緣,避免放在正中央過久而燒焦。我們因為沒注意,導致部分菜燒焦了,算是一次有趣的經驗。
吃飽後,我們正式前往笠覆寺觀音。這裡的觀音像與一般的精緻佛像不同,觀音頭頂戴著大斗笠,下方則以兩條粗紅繩綁成美麗的結,這樣的風格在其他寺廟中從未見過,十分獨特。
寺廟前方有一座烏龜池,不過由於我們造訪的時間是二月中,烏龜們正處於冬眠狀態,飼料機上還特地擺放了一張可愛的插圖,告知遊客烏龜正在休息,這個小細節讓人感到相當溫馨。
結束四觀音巡禮後,我們搭車前往名古屋最重要的神社—「熱田神宮」。
名鐵神宮前站出口左側,有一家專賣名古屋蝦餅的商店えびせんべいの里 あつたnagAya店,這款蝦餅在台灣代購價格幾乎翻倍,所以我直接購買了 8100 日圓的蝦餅,物超所值。如果來名古屋旅行,這確實是值得帶回家的伴手禮之一。
熱田神宮素來以其強大的能量場聞名,是日本十大能量景點之一。當我穿越外圍樹林,漸漸接近正殿時,我明顯感受到一波又一波的能量湧來。這種能量像海浪拍打沙灘一般,不斷衝擊我的眉心與額頭,甚至帶來微微的麻痺感—這是我在其他神社從未有過的特殊體驗。
熱田神宮還流傳著與唐朝美人楊貴妃有關的傳說,相傳她未曾在馬嵬坡之變中死去,而是輾轉逃到日本,甚至在熱田神宮留下許多物品。這種跨國際與文化的傳說,為這座神社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。
※規劃的路線圖請見名古屋(三河國武士故鄉) 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